在名古屋和东京之间,有一条连接的高速公路。
这条被叫做“中央”的高速公路从爱知县的名古屋出发,经过长野县、山犁县、静岗县、神奈川县(在日本的行政区划中,“县”相当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穿越日本阿尔卑斯山,最后进入东京。
从去年开始,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JNTO)就力推这个日本游的“第二条黄金线”。
慢慢慢慢地,沿着高速公路,从高海拔一路走低,从空气新鲜的日本乡村进入城市中心,从遥远江户时代进入人群熙熙攘攘的东京。
景色很美,有意思的是,居然学到不少手艺活。
手工荞麦面
只消2个小时20分钟,在天空中画一个弧线,我乘坐的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的MU529班机就稳稳停在日本中部国际机场。这次旅行,在长野停留的时间最长。
一路上,我发现中央高速公路上有一种服务很有意思,路上的标志牌会报出即时天气。当看到沿路的标志牌上的数字从9℃慢慢降到-2℃时,我们的司机春上先生说,长野南木曾到了。
进入长野县后,我们的每一餐都有荞麦面。其中,最有名气的,是信州荞麦面,面质细而非常有嚼劲。
在长野,不少餐厅会提供让游客体验做面的活动。
我去的这家店叫做“名人亭”,设有专门的教室,为游客和日本家庭提供假日里的体验活动,我们体验的时候,就看到一个日本家庭在体验如何做馒头,一家四口向师傅认认真真地学着。
在店里,先拜了师傅,请他传授技艺,师傅叫小林,做了20多年的面,手艺精湛。
做面条,可没那么简单。戴帽子、穿围裙,行头准备好了还不行,必须得彻底搞好个人卫生,手要洗两次,还要用刷子把指甲仔仔细细刷一刷。
师傅说,从荞麦粉到好吃的荞麦面,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非常讲究。
比如筛粉,拿到手的荞麦粉不能马上做面,要经过筛网再次过滤掉脏东西。
然后再是和面,和中国的面条做法很不一样,只加少许的水,然后两只手张开,用手掌一点一点搓面粉,让水充分进入面粉,搓成颗粒状态。
揉面的手势也很特别,要把小颗粒面粉揉成一团,均匀用力,做成一菊花边的大包子状。
最最关键的,就是切面,用擀面杖把大包子摊成一个正方形,再对折成长方形,用一把大刀一条一条地把面条切出来。
用了一个小时,我做出了一条条粗细不匀,看上去歪歪扭扭的面条。师傅安慰说:“没关系,大小不一样,才更好吃。”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居然,煮面也要读表看时间,得根据面条的粗细程度,分批下锅。最后,煮好的面条要立刻用冷水冲洗。我尝了一下,很Q的感觉。
虽然天很冷,但这次在日本,我们吃荞麦面大多冷食,据说这也是最受欢迎的吃法。
荞麦面被放在竹子做的盛具里。灰色的面条搭配上红红绿绿的葱花和辣酱,金色的天妇罗(油炸的蔬菜、小鱼)、黑色的酱油、紫菜,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当然了,吃完面条,再喝一杯热腾腾的抹茶,再看看长野的雪景,就很惬意了。
樱花啊樱花
满天满天粉红色的樱花,从某个角度说,这就是我理想中日本游的样子。可惜的是,这次到日本,还不到樱花盛开的季节。虽说花未开,不过,我还是被推荐到了长野几个有名的赏樱花景点。看着还空荡荡的樱花树枝头,想象一下。
高远城址公园是日本很有名气的赏樱地,被选入为《日本樱花名所百选》。
据记载,这个地方从明治时代(距今130多年的历史)开始种植樱花,因为海拔高,所以这里的樱花开放的时间比日本其他地区的要晚一些,在4月中旬才盛开。
和日本其他地方不同,城址公园开放的樱花种类也很特别,叫高远小彼岸樱花,是粉红色小型花瓣的樱花。
到了樱花开放季节,1500棵左右的樱花树一起开放,整个公园立刻被粉红色的花瓣所覆盖,被称赞为“天下第一樱花”。
其中,最美丽的地方是连接着二丸和本丸(建筑的名称)的“樱云桥”。种植的樱花正好与桥的高度平行,放眼看去,仿佛整座桥被花朵包围,走在桥上又仿佛在樱花的海洋中漫步,感觉妙不可言。另外,面临公园的南部有南阿尔卑斯的山景,也是极其壮观和美丽。
鲁迅先生在写长野公园的樱花时,就提到过这种粉红色樱花。虽然这个季节看不到樱花,但是面对着樱花树和没到脚背的雪,感觉也不错。
另外,在高远地区还有几个其他的赏樱地点:比如药师堂能欣赏到130年树龄的枝垂樱,开放季节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花之丘公园,在这里能欣赏到除了500棵八重樱以外1000多种类的樱花。
另外一个被重点推荐的长野赏樱点是松本城,很多我们买到的明信片上都有这个景点的图片。
松本城位于长野县松本市,筑城至今有400年历史,城内拥有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五层天守阁。5层6楼的天守阁内,窗户极少。以天守阁为中心,旁边修建有渡楼、月见楼,还建了护城河,是目前日本所有的城堡中,唯一未被破坏、未经修建的,保留着400年前筑城时的古风模样,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
沿着城内黑色木板铺设的各个楼层和陡窄的楼梯,登上6楼的最高楼,不仅可以看到松本市容,还可望见日本北阿尔卑斯山脉群峰,景色十分壮观。
因为城的外观以黑色居多,所以有着“乌鸦城”的别称,这里也是春天赏樱的名胜地。到樱花盛开的时候,黑色城楼配上粉红色的樱花,甚是漂亮。
400年前的古老驿站街道
妻笼宿,是长野很有名的景点,这里完整地保持着江户时代木曾路驿站的原貌。
街道现在铺设的还是当年的石头,道路两旁全是两层楼的老式木造房子,有些建筑物则作为古迹展示,供游客自由参观。
导游说,这里之所以值得参观,原因有二。
一来,是因为它成型在江户时代。这些全部以木结构建设的老房子80%以上用的是扁柏,这种木材非常珍贵,能保存到今天很是不易。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是因为住在这里的人。
这里有一个叫做“爱护妻笼宿”的委员会,成立了有40多年,居民达成协议,面向古街道的窗户不装玻璃,电线杆和集中天线建在街道后面,驿站内禁止行车,就连邮筒也漆成黑色。还制定了“不出售、不租赁、不破坏”的三大原则,完整地留存着江户时代的驿站面貌。
“不可思议委员会”,“爱护妻笼宿”负责人叫小林,60多岁了,但走路飞快。他告诉我,委员会成立40年来,所有成员现在仍居住于此,很多外人都觉得很惊讶。
他比画了半天,让我明白,委员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说,这里有房屋出现问题,或者遭到火灾,委员会认定是有价值的,会进行复原,但是必须依照原先的样子进行修复。
“修旧如旧!”我用中文这么告诉他,在中国,大家也很重视对文物的保护,这种方法也被采用。
不过,我倒是觉得,走在这里的干净的街道上,看看老房子,踩着咯吱咯吱的雪,就很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