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青木健先生新著《从贸易看“亚洲中的日本”》(日本评论社),感到日本经济学者中国观察视野在变。书中,作者以最新数字揭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结果,事实上已然宣告“东亚共同体”建成。同时,作者说,中国经济 的发展,意味着为亚洲乃至世界带来“历史 性的中国机遇”。
青木健先生是杏林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早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他是日本知名的亚洲经济专家,至今有10多部专著问世。这部新著,虽非专论中国,但其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让中国读者获得另外一种视野。此外,他对东亚经济 现状,则以数字揭示了其现实构造。
在著作中,作者把中国经济的跃进置于全球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 的结构中理解。作者看到,中国为了扩大工业产品的出口,不断扩大进口东亚各国的半成品与零件,同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大国,其出口则面向全世界。作为这种贸易结构的结果,中国不断大量吸纳东亚国家出口,中国与东亚各国之间,形成了“中心与辐条(hub and spoke)”的关系。
在上述新的世界贸易框架下,作者读出,中国提升产业结构的努力以及提高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的努力,促进了日本半成品、零部件的出口。这种结果,导致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日本贸易大幅度转向东亚,把日本经济 拉回亚洲。
在日本经济 回归亚洲同时,日美彼此贸易依存度下降。1985年,对美国出口曾占日本外贸出口的37.2%,此后这个数字下降,最后固定在30%左右。但2004年,该数字竟跌至22.4%。另一方面,自美国的进口,1999年之前稳定在22%,但2004年竟降至13.2%。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对日贸易在美国贸易额中所占比率,1990年代后也一路下降。1997年竟跌至10%以下。
关于东亚共同体,作者认为,虽然形式上的东亚共同体尚待时日,但是,真正的东亚共同体,已然实现。他举出几个论据,首先是中国已与东盟签署FTA协定,其次,中国与东亚,已经形成一种进口大于出口的组织化关系。其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经济,几乎全面与中国经济契合。作者指出,日中形成的多渠道密切关系,促进了各自产业贸易结构的转变及区域内产业重组。这些因素,从总体上推进了东亚经济 的统合。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希望实现的“东亚共同体”事实已然建成。
中国出口的扩大,诱发了东亚各国对中国出口的增加,中国不但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生产基地,而且还成为世界一大消费市场。关于中国经济整体,作者指出,现在已经形成生产与消费几乎并行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今后,中国的出口增加将进一步诱发进口,中国将成为东亚经济 活力之源,向该地区内部其他国家提出挑战与提供机会。作者强调,“历史性的中国机遇”是继“历史 性的日本机遇”之后出现的,但是,不论其影响还是其范围,前者都将可能超过后者。
作者乐观地认为,“历史 性的中国机遇”,最大受益者是地理 相邻、人种相近、经济 高度化的东亚。其中,那些在“历史性的日本机会”中增强了生产力与出口竞争力的国家,获得“历史 性的中国机遇”的可能性更大。
这次“历史 性的中国机遇”特点,青木教授认为,最大的特点是对华投资与出口增加,其中包括大量的半成品和消费品。其次,这个机遇将促进东亚区域内部分工的发展。中国庞大数量的半成品与零件的进口需求,对域内各国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有重大影响、并将形成多层次分工结构。另外,因中国具有广大疆域,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与接壤,必然要与近邻发生关系,这对周边地区的经济 也将发生重大影响。
这本著作中,作者从实证角度准确把握了问题所在,呼吁日本决不能放过“历史 性的中国机遇”。他说,“少子化”与“高龄化”导致日本的中国制品进口增加,并促进了日本经济 结构的高级化。
在青木教授的著作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中国的发展不论对日本还是对东亚,都是历史 性的机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中日之间,存在众多的中国经济 论,但是,以实证的观点,提出双赢可能性的著作,尚为少见。这是笔者向中国读者推荐的一个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