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略有回暖的全球股市,14日,日本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了此前注入日本银行系统的1.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18日元)资金,欧洲央行则第四次向市场注入资金,但77亿欧元的规模明显小于前几天。 中国金融大典
危机或许远未过去———韩国财政经济部长官权五奎周二表示,日元利差交易过度盛行,可能会造成和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大的灾难。
亚洲金融危机或重演
权五奎在发给财政经济部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1997年11月日本银行一窝蜂地要求偿还对韩国的贷款,是金融危机的滥觞之一。他呼吁全球的政策当局应该积极解决日益盛行的日元利差交易问题,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到来。
“为了追求利差收益而频繁交易,可能会使受影响国家的总体经济受到冲击,如果资金因为无法预期的冲击而撤走,就可能会造成像1997年危机一样大的灾难。”权五奎本月初在参加APEC财长会议时,敦促APEC会员对因应利差交易风险要有一致的行动。
美国当地时间13日,花旗集团分析师科林·德温在对美国次按危机的当前损失作了预估———危机造成的各类投资损失累计在550亿到1000亿美元水平。
日本央行抽回全部注资
相比而言,连续注资救市后,日本央行或许觉得危机已经过去。14日,日本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了此前注入日本银行系统的1.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18日元)资金。
此前,为应对愈演愈烈的美国次按危机,日本央行曾在10日和13日共向日本银行系统投入了1.6万亿日元的资金。
当天收盘时,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44.56点,收于16844.61点,涨幅为0.27%。
美欧“9·11”后首试互换
欧洲央行明显仍心有余悸,昨天第四次向市场注入资金,但77亿欧元的规模明显小于前几天。
不仅如此。据新华社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央行正在与美联储讨论,能否允许欧洲央行直接向欧洲各银行以美元形式发放贷款,以满足欧洲各银行和基金公司的美元需求。美联储将同样享有以欧元发放贷款的权利。由于欧洲各银行同样受到美国次按危机牵连,信贷资产质量的潜在风险加大,导致美国商业银行不愿对这些银行进行美元贷款。因此欧洲央行希望能直接向欧元区各银行提供美元贷款。
据悉,如果达成协议,这将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两大央行首次进行货币互换安排。
欧洲市场的股指14日低开后便持续下跌,直到欧洲央行注资后才涨跌互见。截至北京时间昨晚7点,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上涨了0.14%,至6227.50点;法国CAC40指数则下挫0.66%,达5532.79点;德国DAX30指数也下滑了0.26%,至7454.74点。
美国股市13日临近收盘时由涨转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微跌3.01点。
格林伯格想抄底
正当众多金融机构因本次危机纷纷转向更为安全的投资领域时,美国私募基金巨头黑石集团和美国著名投行高盛公司却在13日先后表示在目前的次级债风波中看到了获利机会。鉴于目前债券、股票等资产价格大幅缩水,两家公司都计划建仓以待市场恢复平稳。
高盛集团首席财务官大卫·维尼亚当天宣布,旗下三只基金出现亏损。不过,他表示,虽然最近道琼斯指数接连下挫给公司旗下的股票基金造成重大损失,公司仍在下跌中看到了投资机会。高盛已联合美国国际集团前董事长格林伯格和亿万富翁埃利·布罗德等人对亏损的股票基金注资30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场下跌中寻找机会已经逐渐成为华尔街的共识,在这场次级债风波中,许多资产被严重低估,这给投资人创造了机会。
与投行和私募巨头的“胆大妄为”相比,商业银行显得“胆小”许多。美联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型银行在7月中旬后就进一步收紧了次优抵押贷款和非传统抵押贷款的放款条件,美国超过30%的银行提高了这类抵押贷款的放款标准,14%的银行对优质住宅抵押贷款提高了放款标准。
延伸阅读
日元套利交易:1997金融危机罪魁
所谓“利差交易(Carrytrade)”是指投资者借入低利率货币购买收益率较高的货币和资产,以从中获利。日本长期以来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极低的水平,导致许多机构将日元兑换成其他货币,购进大宗商品、美国和新兴市场固定收益产品和股票资产。该投资手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在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当中开始盛行。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国内外的投资者(包括日本的银行和各种对冲基金)利用外汇套利交易在东南亚国家大进大出,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日元利差交易近几年在全球十分盛行,这也导致了日元的长期贬值。分析人士认为,在今年的“2·27”全球股灾中,日元利差交易的平仓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市场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蔓延的关注仍在持续,投资者近日开始减少日元利差交易的仓位,这直接导致日元昨天连续第二天对欧元和美元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