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发起“新浪潮”的法国电影批评界把沟口健二看作新偶像,抛弃了原来力挺的黑泽明
法国人马克斯·泰西埃在他的《日本电影导论》里也涉及了日本电影与电影节这个话题,他的态度是更加明确的。说到因《罗生门》获奖而掀起的日本电影风潮时,他认为威尼斯电影节“对于发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而作的贡献比戛纳电影节大得多”。尽管以今天的历史记录来看,日本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重量级奖项的数目(15)超过了威尼斯(13)和柏林(10),更把奥斯卡(4)远远甩在身后,但在一般观者的心目中,威尼斯无疑是在确立日本电影的世界地位中出力最多的那一个。
它最早把国际级大奖颁给《罗生门》,令当时在世界影坛尚且默默无闻的日本电影第一次有机会向同行们展示,一直埋头苦干的他们是多么的富有才华;《罗生门》获奖的第二年(1952年),第17届威尼斯电影节将最佳导演颁给了当时因创作上陷入困境正准备调整风格的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从而使他再一次名声大噪。直到1956年去世,沟口桑一直受到西方以法国《电影手册》编辑(也就是发起新浪潮的那伙子人)为首的后辈们的追捧;紧接着,威尼斯又荣幸地将两座银狮奖再一次地交到了沟口健二(1953年《雨月物语》)和黑泽明(1954年《七武士》)的手里。再之后,1958年稻垣浩执导、三船敏郎主演的《无法松的一生》又一次问鼎金狮;1960年,小林正树执导的史诗巨作《做人的条件》获得圣乔治奖,一夜之间全球瞩目。1963年,小林正树知名度最高的《切腹》在戛纳拿下评审团大奖,与他3年前在威尼斯上已经崭露头角是分不开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