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明星 >> 黑泽明 >> 正文
当电影遭遇印刷术:电影书的身份与价值




★目前受读者青睐的电影书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黑色电影》这样在影迷圈口碑较好的著作,另一种是像《故事》这种为几乎每一个拥有编剧梦想的读者所拥有的"实用书"。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受众也还仅是一个小圈子的群体,因此,要想靠此挣钱,就显得有点困难。(由于《故事》2001年出版,因此不在本专题推荐电影书之列,但它的确是一本广受喜爱的编剧教程。)


只是个光鲜的小买卖


在了解了以上种种后,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很诱人的行当,出版电影书的公司应该都挣得盆满钵满。但实际并非如此,电影书之于图书出版的大盘子,就好比是电影业之于整个中国国民经济,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销量最好的《认识电影》到目前为止也才卖出六七万册,以40元/册×7万本销量来算,也才有280万的码洋,比起一本《乔布斯传》给中信出版社带来的亿元级销售额,完全不值一提。目前几家致力于电影书的出版的公司均向本站记者坦言,“出版电影书不挣钱,即使能挣点儿,也是很辛苦的。”尤其在按业绩严格考核的大社,做电影书的编辑着实得有坐冷板凳的功力,也因此造成了专业编辑人才的匮乏,通常都是两三个编辑对付每年20多本的新书计划,有的社甚至找不到专职的编辑,再加上翻译稿酬长期的低水平,找不到高质量或负责任的译者,因此类似于“蒋介石/常凯申”式的低级错误在翻译版电影书中常见不鲜(比如把黑泽明译为“阿基拉·库洛索瓦”),一些名牌大社也出版了不少被资深影迷笑话的电影书。


而且,实际上,比起俯拾皆是的文学类、经管类、养生类、育儿类等热门图书品种,电影书无论是出版机构还是责任编辑,都只能说“为数不多”,而专门从事电影书的专职编辑,在全国范围来说更是凤毛麟角,不过十几二十个人而已。


中文电影书刚刚站上起点



★正如上图所示,目前偏文艺启蒙气质的电影书销量在走低,而像《拍电影》这样的“拍片教程”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及业余电影爱好者的喜爱,市场表现相对较好。


当然在另一方面,虽然电影书是一个不怎么挣钱的品种,也仅在小圈子里流转,但因和电影直接相关的曝光效应(这一点也和区区百亿元产值的电影总是霸占传媒版面的情形类似),加上影迷的活跃参与,使其在出版社的人文书系甚至整个书系里都表现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出版社继续坚持的理由。但从近几年的市场反馈来看,“教辅书”在整个电影书品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而曾经热于一时的“电影馆”等定位于大众读物的电影书开始销量走低。电影书经历了从新世纪前后电影出版社对《故事》、《表演教程经典读本》等“学院教材”的引进,到2003年《光影大师》、《解读电影》等草根气息颇浓的“电影馆”系列登陆中国大陆,再到2007年后《拍电影》、《21天搞定电影剧本》等“电影学院”系列图书的大量出版后,似乎已经完成它知识启蒙的使命,又回到了实用为主的原初状态。


究其原因,一方面,近几年华语电影产业的快速增长所拓开的从业空间使得和电影相关的就业变得炙手可热,这从不断新增的高校电影院系和影视课程对艺考指南和影视教材的产生的大量需求可以例证。另一方面,130多亿的电影票房所昭示的消费力和市场需求使大量有志之士意欲跨入电影行业,此情形仅从大量编剧类图书的热卖即可窥见。而且,现有的数量庞大而基础知识严重不足的电影从业者们也越来越需要相关专业书籍来指导工作——这在冯小刚给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第二版)》写的推荐序上就可知一二:“说实话在拜读周黎明的文章之前我并不了解好莱坞”。


公允地说,现阶段包括翻译版和原创版的中文电影书,其品种和质量都远胜于当下中国公映的中外电影。这不但因为图书出版上没有进口配额制,也体现在图书编辑们远比电影创作者们更有责任、更有品位。尤其是海外电影书琳琅满目质量上乘,只要用心编译,事半功倍并不难。不过,电影书的编辑们在经历了大量外版书编译引进的熏陶后,其选书标准也更加偏于深度和私人化,广受电影学界和资深影迷好评的《黑色电影》的出版就是一例。然而另一方面讲,这类电影书已超出了普通影迷的阅读需求,只有段位更高的“中重度影迷”、专业研究人士和学者才有能力对之津津乐道(当然某种意义上说,鉴于当下中国电影书既成的事实已经是小众读物,那么更好地为“小众”服务或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也无可厚非)。就普通电影爱好者而言,这类电影书显得曲高和寡,而且,本身要在上千个品种中选出己之所适更是不易。在一大批外版书外,最应该出现而且最值得影迷拥有的,还是若干汁味本土,能系统介绍中国及世界电影的国内著述,不过,应以此为己任的中国电影研究者似乎长久缺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明星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贾樟柯:感觉自己足够强大 商业并不是妥协
上海电影节十届光影庆盛典 凸现十全十美的实在特色
"有人赞美聪慧"柏林获赞 导演新作锁定苍井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