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书这个品类在中国从来就有,起初多以学院教材、明星写真\自传\八卦类居多。以刘晓庆为例,新千年前后,关于她的书就有十余种之多。
■ 电影书在中国
电影书刊在中国的出版,也已有百年之久。民国时代繁多的电影书籍期刊不论,上世纪80年代的“文艺复兴”时期里,世界各国文化艺术图书的译介蔚然成风,电影类书籍也是其中重要一环,而“土产”的,如刘晓庆这样的全民明星的自传更是风行一时。但是,彼时的电影类图书,或者是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院校使用的专业教材,或者就是明星大导的人物传记,对普通观众/读者而言,缺乏真正全面、系统普及电影文化的大众类读物。
而随着观影从影院进入家庭的时代变革,90年代盗版音像的兴盛、《看电影》等专业期刊的问世、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迷影文化逐渐成型,同时,中国的图书出版也在因为体制改革和加入国际版权公约而趋向繁荣与正规,只有在这多重背景的交织下,新千年之后肇始、综合、全面、多样,以翻译类为主的一系列大众向的电影出版物才真正构建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书”类别,与我们的迷影文化相辅相成,真正让影迷能够从“看热闹”迈进到“看门道”。
■ 阅读:迷影的必经之路
我们或许都多少拥有点那个文艺复苏、求知欲旺盛年代里进影院、挤录像厅、淘碟、泡网吧的种种记忆,这期间,一个不容忽视角色是“电影书”。一本本的电影书就像一部部的电影一样,风味绝佳,营养十足。我们开始站在路易斯·贾内梯的高度认识电影,遭遇大师们拍电影的神秘过程,深入到塔可夫斯基的心灵深处,了解到安东尼奥尼不为人知的故事,体验文德斯的旅程,发现新好莱坞一代种种靠谱与不靠谱的往事;而另一端的电影从业者们,则从书里学会如何写剧本、画分镜表,如何布光、摄影、剪辑,如何融资和发行……更简单和重要的是,这些作为“淘碟指南”的电影书,切切实实让你邂逅了无数的好电影。
★电影书的引进出版自2003年左右形成风潮后,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每年的新品类以 30%以上的增速持续上架(上图为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电影书展销区)。
在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影迷对世界电影进行了一场疯狂的补课。其实比起看正片、看花絮、读杂志、上网这几类影迷必修课之外,一本扎实的电影书才是升级进阶的最好法宝。如今,从影视理论到影视制作,从经典赏析到大师传记,无论你有哪类需求,都可以有上百种的选择。仅从网上书店陈列的数据来看,目前在售的影视类图书的数量已多达两千余种,并且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持续上架。
显然,每年200多种的新品种让电影书不再如往日那般单调,伯格曼、费里尼、黑泽明、戈达尔、莱昂内、卡梅隆等世界电影巨人的传记,巴赞、爱因汉姆、波德维尔等名家的著述,以及《好莱坞电影》、《电影史:理论与实践》、《香港电影的秘密》等关于电影史和工业运作的外版书被大量引进。同时,国内原创著述也频繁问世,受好评者如焦雄屏的《法国电影新浪潮》、戴锦华的《雾中风景》、周黎明的《好莱坞启示录》、魏君子的《香港电影演艺》等。另外,侯孝贤、张艺谋、贾樟柯、姜文、林青霞、徐静蕾、陈坤、魏德圣等电影人的讲座、对话录、个人文集、创作手记也在陆续出版,而热门作品的图文集、衍生小说、漫画等也层出不穷。而且,除了传统学院教材外,一批针对大众的“准教材”也蔚然成风,业余爱好者完全可以DIY式地学会拍电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