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今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中动辄大肆删改原著内容的性质不同,松竹对于《白痴》的破坏几乎是致命的。黑泽明为了能够完整的还原小说中故事脉络,几乎把一场戏的容量精确置换了小说的页数(前苏联那个版本在完整性上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可见,这种删减就好比把你手中的小说撕掉了三分之一,已经到了影响阅读的地步。

影片三位主人公的第一次集体“亮相”,艺术化了的处理手法投射出黑泽明对于原著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呈现。
俄国文学作品的一贯特征,就是拥有大量的登场人物,构成一个复杂完整的社会环境,而删减过后的影片则完全缺失了这一创作原则。我们看不出原著中诸多配角人物的身影,连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的角色的戏份,也只有只言片语。是的,公映版保留了几乎全部的重场戏,但是这仅仅只是结果而已,最后造成的影响就是使观众在理解影片时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重失败也成为了必然。

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在原著中都有迹可寻,这种严谨程度实在令人敬佩。

重场戏虽然还在,却成为了无源之水,令人扼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