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天生有着"非官方"的身份,较易操作且少受管制,因此充满活力并包含多种可能性。
■ 又一个彩铃业?
作为一种介于电影和广告的中间产物,微电影被承载了一些超出它所应该负担的期待及冲动。很多人对当下微电影的广告味浓重以及作品的稚嫩不屑一顾,但其实回过头想想,院线长片产业构成的“中国电影”又何尝不是如此?
前不久,华谊宣布将联合中国电信推出网络付费微电影频道,前者负责版权采购及平台运营,后者负责用户推广及打包服务。虽然付费点播在国外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可实践的模式,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也开始尝试,但在网络免费资源还丰富异常的当下,华谊对中国付费点播的现状并非不知。据本站记者采访得知,华谊它看重的,是移动终端视频点播的前景以及中国电信在捆绑套餐服务上的优势。但此举仅视作一次有益尝试,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验证。
正如微博对于传统传媒的颠覆和补充,网络文学之于正统文学的另辟蹊径,和传统电影及广电业相比,微电影天生有着“非官方”的身份,较易操作且少受管制,因此充满活力并包含多种可能性。 然而今天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活力”似乎从一开始就在走歪,因为当前微电影产业的联姻双方——互联网和影视业——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都是表面繁荣、实质充斥着大量虚火,当两者结合之时,那些糟糕的负面成分:唯商业论、低俗倾向、业余气质、暴发户脾性,两两相加,更在产生熏人的化学反应——但愿这只是成长之初的一些波折和迂回,我们的期待是,这种成长不要再遭到意识形态方面的管制,而且能够朝一条相对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当然,也许这也是奢望。
归根到底,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行业,如果把它视为“文化”,可能难免会失望,但在一地鸡毛中,或许微电影可以成为一种类似于网络文学(以穿越小说、鬼故事等为主)、手机彩铃、在线游戏一样的“有中国特色”的亚文化产业——格调不高,品质不够,很多人对之嗤之以鼻,然而,这个大买卖本身事实存在,而且在大量平庸、山寨作品中,偶见精品。微电影的未来,大抵如此。
编者按: 在中国电影法正待出台的当下,视频网站这扇暂处于监管之外的“自由之门”是否会因政策的变动而随时关上(详见:电影法26条,一柄尚未出鞘的尚方宝剑),还尚不可知。
(记者后记: 本文写作得到了多位新人导演及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微电影负责人的帮助,在此一并鸣谢。)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