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明星 >> 苍井空 >> 正文
微电影大跃进:是短命泡沫还是产业革命?




北师大美术系学生陶志强导演的3D粘土动画短片《雨花错》在"中国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上获奖,评委会主席的唐季礼现场允诺将投资他的下部作品。


新人撞上悖论


虽然当下的主流是品牌商在出高价拍软性广告,但业界还是坚持认为“微电影不只是广告片”。既然叫“电影”,那么本质上就应该是创作。在这波热潮里,年轻人想参与进来,而且似乎这种平台也在渐渐出现:优酷、土豆、乐视、中影、华谊、华影盛世等等横跨电影、互联网两大领域的民企、国企都纷纷启动自己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同时,名目各样,目的不一的各类微电影节也先后开办,其中作为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重点项目之一的“中国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甚至让获奖导演走起了红毯。


以上种种机会对于怀揣电影梦想的新人无疑是利好的,对此,本站采访到相关从业者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新人拍一部短片,可以作为自己获得长片机会的名片”。微电影大环境的形成和展播平台的成熟,让新人新作的曝光率前所未有的提高,而名目不一的微电影节也让更多新人导演有了遭遇“买家”的机会。


但让人头痛的是,微电影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商业回报模式,作为制作方的新人导演们(以及制片人等),目前只能靠在电影节上赚取一些奖金,其中只有很少数的幸运儿,或许才能借机进入影视行业。而品牌商和视频网站很少会为一个年轻、无名的“电影作者”无辜投资——除非他已经拍出了还过得去的作品,这就构成了一个“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悖论:没有资本,新人没法拍片,而要获得投资,你必须手上有现成作品。 至于少数得到机会的新人还必须接受命题作文:拍品牌植入型的定制片,肩负能把广告诉求和电影艺术完美结合的重任,于是成功者更加寥寥无几。其实,这和以往北电、中戏、中传、上戏等几大专业院校毕业生通过拍短片参加电影节(尤其是境外影展影节)而进入“体制”的轨迹何其相似,如果说实在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只是参赛参展的平台(尤其是本土的平台)增多了不少,收获的观众增加了一些。


下一页


又一个彩铃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尾页

明星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岩井俊二来华监制 将与黄磊合作“初恋”故事
苍井空北京宣传微电影 《第二梦》化身李香兰
苍井空接拍史上最贵微电影 片中首次尝试旗袍
全球明星声援日本 LadyGaga义卖王力宏捐款
《红白》婚纱预演 滨崎步闪电嫁奥地利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