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死本是文学的两大主题,不朽的文学多是悲剧,而悲剧则总是写爱而不得,写反抗命运而无力。《情书》是不是可以不朽,现下当然不敢断言,毕竟作为时尚的“新经典”,尚待时间考验。但是,这个关于初恋和死亡的故事,无论以影像或是文字来表述,都必将因其巧妙、独特和深邃,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世间男女的心灵。事实上,如果一部电影有着巨大魅力,那么,一部讲述了同样内容的书,它的魅力往往要来得更悠远深长些。借用经典日剧作家北川悦吏子评价《情书》作者岩井俊二的话来说,“你的小说没有输给你的电影”,只要你曾经为中山美穗和柏原崇的演绎而疯狂,我相信你必将再一次沉醉在岩井俊二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字之中;因为它们虽然是不同的介质,却都那么美轮美奂,传达了同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愫。
岩井俊二的笔调再淡,读者也能深深感受到一个情窦初开的男生那份沉默而固执的初恋。他爱得那样刻骨铭心,每一张借书卡上都写着她的名字,并在一张借书卡后面,怯怯地画着她的样子;那是最后一张,当他要转校时,通过书亲手交到她手中的。这样的微妙与青涩,美得让人震撼。更令人觉得内蕴丰富的是,那张他画她的样子的卡片,插在《追忆似水年华》后面。普鲁斯特笔下的故事并不瑰奇,他凭那种炫目的、仓皇的、一切皆不可挽留住的、令人心痛的回忆的情调勾人魂魄。也许当小男生藤井树还未设计好那张卡片时,正是类似的情调在心中作祟。当然,这也许只是作家精雕细刻的许多个小小细节之一。
比美更美的,是美的毁灭。故事中的她和她有着相似的面庞,却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而他和她,有着一样的名字,有着共同相处的那段青春时光,却终究擦肩而过。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本来这便是一个结局。然而,通过一个阴差阳错的地址,一切交错在一起,寄往天国的信件带来了时光的穿梭,他,她,她,还有我们,于是一起听到心碎的声音。百转千回之后,得到的,却发现其实从未得到或者早已失去了。
确实,是不是每个失去爱人的人,余生都要在寻找与他相似的种种存在中度过?是不是许多美好的事情,从头到尾我们都不要发觉才是最好?这大概就是作者岩井俊二要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来回答的吧。
《情书》简洁、清丽、跳动,似从电影语言中学来,这大约是作为一名出色的电影导演,岩井先生技痒售技吧。不过,这却未必不是书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