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宫崎骏这部《悬崖上的金鱼姬》,竟然让我想起迪斯尼的经典片《幻想曲》。其中波妞从泡泡里偷跑出来然后边幻化成人边在海里暴走,尾随波妞的众兄弟姐妹变成大鱼浪涛从海底把波妞往海面拱的场面,感觉和《幻想曲》中米老鼠魔术师法术失控造成烟花、海浪大迸发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幻想曲》是近70年前的作品,大多数人看到的2000年版《幻想曲》中,也有这段戏,而且还是片里8场戏中唯一不是重新创作的故事,足见这段戏的意义之重。
《悬崖上的金鱼姬》中许多镜头都似曾相识。
其实,就算是新版《幻想曲》面世至今也过了近8年时间。这段时间,动画电影的技术革命都不知掀起过几次高潮了,CG动画势力鼎盛,二维动画日渐式微。宫崎骏在上一部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也耐不住寂寞用了一些新技术。电影出征威尼斯,最终拿了个技术奖项回家。相比起《千与千寻》这部二维动画的成就,《移动城堡》这部用了新技术的电影就要逊色不少了。这种反潮流的结果反倒让人觉得,毕竟动画电影,最大的卖点确实不是炫目的新技术,至少宫崎骏的电影是这样。
宫崎骏的电影依然是二维动画。
《悬崖上的金鱼姬》卖点不是故事,因为整个故事很简单,可以视为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5岁孩子演绎版。男女主角从王子和人鱼公主,换成5岁的腼腆小男生宗介以及同样5岁的人脸小金鱼波妞。由于角色低龄的缘故,《悬崖上的金鱼姬》自然是走童真童趣路线。电影相对幼齿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这倒也撇掉《海的女儿》的成人阴暗面以及故事的悲剧元素,《悬崖上的金鱼姬》中你既见不到要拿鱼公主一把亮嗓换双腿的冷酷海底女巫,也见不到负心王子,整个片中甚至没有一个坏蛋角色,这样纯净的宫崎骏电影,只有在《魔女宅急便》和《龙猫》能与其相比。
事实上《悬崖上的金鱼姬》中确实有不少地方沿用了《龙猫》的元素,看《悬崖上的金鱼姬》时观众最好留意一下波妞用法术将宗介的小玩具船变大的姿势,你会发现其实这与《龙猫》中的姐妹俩月下“揠苗助长”的动作是一样的。在一些人物的设定上,其实也能在宫崎骏前面的电影中找到原型,譬如疗养院中其中一位开朗的老婆婆,整个就是《移动城堡》里衰弱的荒野女巫的双胞胎姐妹。
无论是故事,还是一些小细节的设定,《悬崖上的金鱼姬》随处给人似曾相似的感觉。这样的设置,衷心的宫崎骏迷会将其解读为“集大成”,然而“集大成”很容易被拉近“老套”的行列,给不容易满足的观众造成该片新鲜感奇缺的印象。这到底是《金鱼姬》的优点还是缺点?见人见智。
主题方面,宫崎骏这次不再像往常那样批判人类的种种愚蠢行为,关注环保的力度也大大减弱(只安排了波妞的父亲,也就是海里的魔术师藤本发几句有关人类污染大海的牢骚)。宫崎骏似乎只想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展现波妞与宗介纯纯的爱,无论是人与人/神之间(片子所有人之间相处可以用和睦来形容,甚至宗介的妈妈丽莎与波妞妈妈海中女神也相互尊重),还是人与自然之间(海水漫到宗介院子里,各种怪鱼在院子里安静的游荡),全都充满和谐气氛。唯一有点矛盾的,也就是波妞与爸爸藤本之间的关系,直到最后父女貌似已经心意互了,但最终也没安排一个展现父女关系完全变好的情节。为什么事前有人说《金鱼姬》是宫崎骏用来与儿子宫崎吾郎化解长期僵化的父子关系的武器?我想这就是证据吧。
整部电影都是宫崎骏这66岁的老人家一笔一划描绘出来。
对《悬崖上的金鱼姬》来说,故事、角色设定、主题都算不上卖点的话,那卖点究竟是啥?答案是技术,但不是新技术,而是宫崎骏擅长的手绘技术。正如前面所说,整部电影可以与《幻想曲》中经常场面媲美的片段,全由宫崎骏这66岁的老人家一笔一划描绘出来,老人家无尽的想象力完全融进《悬崖上的金鱼姬》那层次丰富的大海里。海女王的现身的场面更是让人明白二维动画片也能展现华丽的场面。想象力与日臻化境的手绘技术的结合,让《悬崖上的金鱼姬》与《龙猫》、《魔女宅急便》区别开来,在保持童趣主题的同时,在技术的点缀下,场面也变得更加华丽。在我看来,这大概就是《悬崖上的金鱼姬》最出色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