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先后融入世界近代历史中,同时面对如何从传统的国际关系进入近代的国际关系这个问题。中国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念根深蒂固,虽经两次鸦片战争,但仍不可能屈尊仿效西方列强;而日本则因国小力弱,决心向西方列强学习。不过,日本要成为西方意识上的独立国家,首先必须求得与中国对等的地位。1871年,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商订《日清修好条规》。
然而,由于日本随后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展开正面的军事冲突,双方进入了敌对状态。在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出发点仍是为了要维护传统的东亚秩序,而日本的目的则是要打破这一秩序,谋取在东亚的霸主地位。
日本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获胜后,无疑已是东亚地区的军事强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独霸亚洲的野心已经显露出来。但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因而它首先瞄准中国东北,认定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力图将东北从中国领土中剥离出来,并排除其他列强,独占我东北地区的资源,以壮大日本自身的经济力量,巩固其在东亚地区的超级地位。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日全面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也拉开了。
自1894年后,日本之所以敢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是由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国力渐强,野心膨胀,有称霸东亚的图谋;而中国国势衰弱,国力不振,无法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利益。中国人常说的"落后就要挨打",就是对这一段历史最形象的概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很快进入冷战时期。西方列强阵营重组,吸收日本加入。中日敌对的局面仍未结束,中日睦邻友好关系无法建立。直到1966年佐藤政府时期,日本文部省官员在审定教科书时,还仍然不承认中国,要求将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改为汉文化的影响,妄言"中国一词是支那人对其本国的自豪称呼,我们日本不能那么叫",并规定在教科书中一律称中国为"支那"。
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寻求结束对抗关系,建立永久和平条约,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第三国在亚洲或其他地区谋求霸权,两国不以武力解决争端。中国更表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成为1978年中日友好条约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